Profile image
浏览次数

现在:
最近一小时:
最近24小时:
浏览总量:
从中日两大企业家对话中的断环说开去
Thursday, December 4, 2014 13:27
% of readers think this story is Fact. Add your two cents.
0



从中日两大企业家对话中的断环说开去


在一波波互联网思维的冲击下,企业家千万要清醒:在醉心于管理之术的变化时,切莫忘了不同凡响的产品才是王道。更不能忘了企业“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这个企业的生命链条。


王育琨


 
张瑞敏很有哲学功底,总是能提出一些新的管理视点。可是,企业“随大流”迎合市场无绝活无极致好产品就败,“不随大流”出绝活出极致的好产品就生。这是企业界颠覆不破的生命法则。在互联网思维一波波的冲击下,企业家千万要清醒:在醉心于管理之术的变化时,切莫忘了不同凡响的产品妙有才是王道。更不能忘了企业“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这个企业的生命链条。

  以上是笔者近期读《张瑞敏与野中郁次郎谈的几件事》的一点感想。在微信上发了,获得一些企业家的认同。怕有偏颇,又把张瑞敏与野中郁次郎的对话仔细研究一番,又找来亚洲管理大师野中郁次郎的著作《创造知识的企业》与《知识创造的螺旋》重读,感觉结论还算中肯。



  去日本参观百年企业,他们会聚焦产品并且不厌其烦地讲述他们是如何不断改善、不断精进的。而中国企业则是热衷于管理方式变革,热衷于追求新理念、新模式。海尔就是这样的代表。一个聚焦产品,一个聚焦管理方式,这两个极点的碰撞,会出现什么新东西呢?

  野中郁次郎是我很敬重的管理大师,他自己就是从企业地头上走出来的,接着又从日本企业持续创新的若干实践中,梳理出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如何螺旋式上升,概括出企业保持冲锋势头的知识。而张瑞敏是中国企业家的一个符号,他把一个濒临倒闭的工厂发展成为一个年收入1400多亿的公司,还能创造出不少流传甚广的智慧。“人单合一”、“自主经济体”等就是对当下中国企业实践有广泛影响的知识点。两个接地气的人的对话注定有意义。

  野中郁次郎醉心于发现不仅创造产品而且还能创造知识的企业。他对海尔很感兴趣的一点在于,海尔是一个非常灵活的、去中心化的组织,而很多日本企业非常集中、中心化,灵活度也不高。这种对比的结果是他想要知道的。张瑞敏从这种对话中要什么呢?给我的感觉是,张瑞敏希望野中郁次郎能认同一个重大探索的意义:企业不“对付”员工,让员工去“对付”市场。

  张瑞敏说话很实在:员工要和用户博弈,而不要和企业、和领导进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博弈,真正体现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每个人都面向市场、为用户创造价值。为此,必须把传统的管理层去掉。海尔现在就将近一万个管理人员去掉了,不要管理层。不仅仅是扁平化的问题,而是让所有员工都听命于市场,不听命于传统的领导。所谓人人都是CEO。只是张瑞敏从“对付”上级还是对付“客户”的角度提出问题,有点堵,给人把员工当炮灰的感觉。

  对“让员工去对付市场”这个新奇的说法,野中郁次郎始终没有明确表态。他更重视这个过程背后的理性,即这个假设是通过什么具体流程提升公司整体力的。做企业,仅仅把每个员工的价值、能量充分发挥出来还不够。因为这还是发散性的,没有聚合,没有聚焦,还形不成整体力。从对话中可以看出,野中郁次郎的着眼点在企业整体力,而张瑞敏的着眼点在分散的自主经济体的生存力。

  客户给员工发工资,听起来很动人。可是,如何有操作价值呢?是让小微集体去单兵独斗吗?是在多长的周期内实现呢?显然这不是几个月或一年就可以呈现结果的。也正因为如此,企业组织才有系统化的必要。苹果和小米这种非常网络化的公司,有许多财大气粗的项目组或海盗船,同时也有一个统一的平台,能去系统化整合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平庸与不凡的分野是,到底为了迎合今天市场而活,还是为了创造生活、创造顾客、创造市场而活!

  张瑞敏与野中郁次郎的交流是有断环的。野中裕次郎在问,如何形成一个螺旋式的反馈链,把内场域与外场域链接起来并推动向上。而张瑞敏醉心于海尔探索的几个知识点,甚至还提出与稻盛和夫的阿米巴有本质的不同:阿米巴是在一个整体组织下的科层制的项目组,海尔是直接面对市场的有活力的自组织。

  脱离产品创造而谈哲学,可能是条不归路。日本企业注重在对产品精益求精的过程中,让改善的知识涌现出来。野中郁次郎很懂这一点。可是,他为什么不跟张瑞敏讨论海尔的最终产品呢?最终产品是最能体现一个企业初发心和愿景的载体呀。

  老子说,“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这是在说生命法则,也是在说做企业的根本大法。对于企业生命来说,产品是企业道生之的原点。这往往是创始人的初发心,或被确定为企业的愿景,只是常会被雾霾浊浪玷污,需要厚德来蓄养。

  现实中有两类有限公司:一个是企业家、高管、员工的生命有限公司;另一个是实体企业有限公司。做企业的厚德在于,可以把个人生命有限公司与实体企业有限公司打通,个人生命赋予企业以生命。稻盛和夫是无意识地把这两类公司链接得最好的经营之圣,他把京瓷的目的,定位成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都幸福。这就是养育生命的厚德。

  企业以客户心为心,员工与客户经过内外广泛的共振,会形成一个产品的概念设计,通过聚精会神全力以赴的匠心匠魂,就会形成不同凡响的产品,这个分分钟灵动极致的产品,就是“物形之”的针尖产品,可以一针刺破天。

  经由“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就会有“势成之”,就会形成强大的磁场,形成一个整体力聚合的场域,有可能倾个人、公司、宇宙的能量来打造公司的妙有。

  巨变的时代,少则得,多则惑。千万守住生命法则。

  作者系北京地头力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五洲联盟商学院执董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4-12-04 13:26:04

原始网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b9bb690102v61w.html

Report abuse

评论

您的评论
Question   Razz  Sad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Surprised  Eek   Confused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 Green

今日头条
最新故事

Register

Newsletter

Email this story
Share This Story:
Print this story
Email this story
Digg
Reddit
StumbleUpon
Share on Tumblr
GET ALERTS:

If you really want to ban this commenter, please write down the reason:

If you really want to disable all recommended stories, click on OK button. After that, you will be redirect to your options page.